陶然院士:吃的前世今生——饮食与健康
2018-10-29 01:34:27
陶教授细说大健康 今日头条 2018-10-26
食物是生命的基础。
提供生存必须的七大营养物质(水、蛋白质、糖类、脂肪、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
食物塑造了人类的基因。
现代人的各种中国社会和心理特征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形塑。
总之,远古人的饮食结构为高脂低碳,塑造了线粒体以燃烧脂肪供能。
面食为主
过辣的食物
油炸食品
多喝牛奶,补钙,吃面食容易消化?
多吃蔬菜,清淡的,少吃肉类,不能大鱼大肉,尤其内脏类?
吃鸡蛋不能吃蛋黄,胆固醇高?
尿酸高,不能吃豆腐?..............
总之,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以高碳低脂或高碳高蛋白为主。
这样吃,我们真的健康了吗?
炎性饮食:高碳水化合物、过量的咖啡因、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过少摄入纤维素和抗氧化物质等均属炎性饮食结构,炎性饮食会加重细胞的炎性反应。
我们的基因是由食物塑造的,而基因在遗传的过程中是相对稳定的,我们身体延续了古老祖先的基因,因此应该在饮食上也应向他们学习低碳高脂饮食,与基因的需求相匹配,否则会出现基因变态(植物叶子发黄是由于缺乏氮元素)或变异表达(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科学的饮食结构
总之,科学的饮食结构就是效仿古人的低碳高脂的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