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第六届(2022)国际卫生合作大会暨第二届中非医院对口合作论坛--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院院士专场论坛在苏州隆重召

2022-08-29 10:50:39

8月26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江苏省人民医院、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六届(2022)国际卫生合作大会暨第二届中非医院对口合作论坛--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院院士专场论坛在中国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黄正明、龚巧玉、余静赣、尹伯悦、刘宗超、王河、侯天侦、武春友、陶然、宋达琳、刘焕兰、邹毅、李青山等院士,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以“常态化疫情防控、生态健康、空气净化”为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全程直播了本次论坛的盛况。


1661741611112332.png

图:论坛现场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名誉会长、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黄正明,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苏州市卫健委主任盛乐,华润博雅生物副总裁陈兵等发表讲话。


黄正明院士在致辞中感谢组委会的邀请召开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院院士专场论坛,重点介绍了科学院成立背景、规模、组织架构以及工作宗旨:“联合各国从事生态与生命、环境与建筑、食品与空气、资源与灾害、医药与卫生等科学研究的优秀科学家、专家和教授,促进科技进步,维护生态与生命安全”。科学院将充分发挥雄厚的院士专家智库引领作用,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添砖加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661741586191185.png

图:黄正明院士开幕致辞


主题报告环节,黄正明院士以“新冠疫情后中医药全球发展趋势”为题,指出中医药在我国抗疫中的突出作用,让全世界重新开始认识中国中药,这对中医药的振兴与发展都非比寻常的意义,中医药必将走出国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抗疫优势;陶然院士的“慢性病防治新进展”报告讲述了现代慢性病的现状与致病因素,干预疗法以及中草药在慢性病治疗过程的阻断作用;宋达琳院士作”穴位注射中药针剂的临床探索”的报告,讲述了中医穴位注射的发展过程和注射机制和先进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刘焕兰院士的“中医防治瘟疫的历史、经验与成就”报告讲述了中医药在瘟疫斗争中的历史作用,以及中医药在防疫抗议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成就,我们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有效方式,让其独特的理论和发展发挥更大的防治作用;邹毅院士在“生态质量与环境质量、生命质量的关系”报告中强调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室内空气的净化、消杀灭菌也必将常态化,必须做到人-物-环境同防才有真正有效防治疫情;李青山院士聚焦“生态康养环境标准设计及实践”展示里空气负离子的发展史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侯天侦院士在“植物经络的发现实证和应用的研究”报告中讲述了植物经络的发现、应用和发展前景;余静赣院士“喜形于色-健康爱美”报告向我们展示了建筑设计与人的健康的密切关系;王河院士在“构建生态生命安全设计共同体”专题报告中分享了大量优秀设计案例,并提出“碳账户与常态防疫一码通”的创新概念。


1661741527120885.jpeg

图:嘉宾合影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顾问杨国斌、常务副会长杨清仁、常务副秘书长杨新波、副会长徐道亮、副秘书长钱程,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院行政副院长梁会亮、秘书长林进等出席论坛。


人民网:第六届(2022)国际卫生合作大会暨第二届中非医院对口合作论坛—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院院士专场论坛召开

Copyright © 2018.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