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河院士:支持全国性专业论坛落户,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3-05 09:55:57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词汇,强调整合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所谓新质生产力是指新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即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如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广州市第十四届政协常委、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王河从两个方面提出了他的建言。
首先,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氢能·以太超氢,打造新能源新基建、新智造、新消费的国家产业基地。
低碳发展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双碳”目标时间节点临近,氢能作为世界公认最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加快氢能产业化布局已成为全球共识。王河院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南方的重要经济中心,对于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具备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络等,都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在氢能产业发展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研发不足、产业链整合不完整、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市场接受度低等。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王河从加强技术研发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他的建议:
一、加强技术研发。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加大在氢能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同时,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通过加大对氢能领域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技术的本地化和应用推广。这有助于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在氢能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完善产业链。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协同创新,推动制氢、储运、加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和设备制造。这有助于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可以制定更为详细和具体的政策措施,如财政资金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等,以激发企业和市场对氢能产业的投资热情。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政策实施机制,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落户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
四、提高市场认知度。通过媒体宣传、科普讲座等形式,提高公众对氢能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加强对氢能产业的宣传和教育,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氢能产品的优势和应用前景。这有助于扩大市场需求,促进氢能产业的商业化发展。
五、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氢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和思路。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氢能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建议支持全国性专业论坛落户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绿色金融+新能源国家创新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特别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强调绿色环保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之一。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要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并明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王河表示,广东省是中国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包括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责任和有利条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粤港澳大湾区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市首个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金融专项试验区,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那么,如何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到实处,做出特色,走到前列?在王河看来,现在的难题之一,是如何把金融与新能源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新能源产供链条的建立和完善,是件大事难事也是一件耗资颇巨的事。保守估计,在未来30年内的总投资将在百万亿元级别以上,要发展新能源,没有金融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市应该抓紧出台一些政策和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新能源建设,当前要充分发挥社会平台的作用,比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些全国性的专业论坛,以此为基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市绿色金融+新能源国家创新平台。
他还举例称,2023年12月29日,由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与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供给与绿色消费专委会在白云区联合举办了第二届绿色金融论坛,北京、上海、新疆等地共有约500人与会,大多来自能源和金融领域,他们不仅进行了跨界信息和思想交流,还进行了一些能源项目的推介和落地,总体效果非常好。据悉,这一论坛得到了广州省市及白云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白云区金控集团深度参与。
王河院士表示,像这类论坛是培养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平台,应该继续大力支持,并呼吁支持全国性专业论坛落户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绿色金融+新能源国家创新平台,推动新质生产力下绿色金融与新能源、新基建、新智造、新消费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