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刘宗超院士——惠州岩茶产业发展

2023-02-08 10:21:35

被誉为“茶中贵族”的岩茶,主产区一直在福建武夷山一带,而目前这一品种已被成功迁种至惠州惠东白盆珠一带的丹霞地貌山地。近年来,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院长刘宗超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一直在研究将武夷山岩茶南移推广的课题。4年前,刘宗超等人走遍全国茶区考察后,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与农民杨天送合作,租下白盆珠水库附近荒废的500亩“石头山”,开始试验种植岩茶,建成广东省唯一的岩茶基地。

2022年7月份,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委托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编制《惠州岩茶发展总体规划》、委托惠州市丹霞岩茶研究院编制《惠州岩茶》、《惠州岩茶加工技术规范》、《惠州岩茶栽培技术规范》。编制工作由刘宗超院士主持。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选派了另外三位专家赵松波研究员、王方辰研究员、邹纪英工程师,规划组还吸收了惠东县山海计划的优秀乡土人才温新伙高级制茶师组成规划组。标准和规范起草人又增加了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的江永、黄文峰、邱燕伦、严炳鹏(花海茶园)、赖祝平(仙聖丹霞)、单泽林、蒋品、许素云、杨惠聪、谢天明。

规划组多次对惠东西枝江岩茶走廊和博罗县石坝乌石岌、观音阁、马鞍山范围内的丹霞地貌红层丘陵山地进行考察并取样化验。化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区域,均属于青少年丹霞地貌,土壤富含的各种微量元素尚未被氧化、与老年丹霞地貌相比更有利于茶树吸收。区域内土壤无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环境为一级。虽然有些取样点的有机质含量较低。但完全可以在种植过程施用有机肥来补充。规划组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将惠东西枝江岩茶走廊适宜种植面积定为25万亩,将博罗县石坝乌石岌、观音阁、马鞍山范围内适宜种植岩茶的面积定为5万亩。5年规划种植惠州岩茶达到5万亩、10年规划种植惠州岩茶达到10万亩,20年规划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

惠州岩茶的执行标准和种植加工规范,是在惠东白盆珠镇和多祝镇十二年的惠州岩茶种植加工经验基础上编制的。品种按照气候适应性选择早中晚错时机采选择;加工按照安全健康优质为原则进行工艺优化,注重岩茶的茶多糖、茶氨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份。拒绝成品茶焙制过程中产生的焦糊味苯并芘致癌物质;降低咖啡碱含量、避免刺激肠胃和导致兴奋影响睡眠的过量咖啡碱类物质。施用岩茶专用配方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这是惠州岩茶种植规范的特点之一。常言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肥当家!二十年来,团队研究出了这种岩茶专用配方肥料,既能保证土壤的有机质,又能为茶树提供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这为惠州岩茶的茶气、岩韵和香甘重滑的品质提供了土肥基础。种植规范要求全部采用机采,既能节省劳动力,又能标准化、高效率。《惠州岩茶》、《惠州岩茶加工技术规范》、《惠州岩茶栽培技术规范》草案在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的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多次精简补充反复修改,最终于2022年11月28日由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已经批准发布实施。这是一部具有惠州岩茶特色的执行标准和种植加工规范。这对于推动惠州岩茶生态安全、高标准、国际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2年是惠州岩茶走上康庄大道的关键一年。《惠州岩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已经为惠州岩茶中长期发展描绘了新蓝图。标准和规范的发布实施,使惠州岩茶的种植加工有规可依。惠州岩茶发展空间巨大,广东是岩茶最大的消费市场。全国其他地区也陆续喜欢上惠州岩茶。可以预计未来惠州岩茶将能于武夷岩茶并举形成双龙戏珠的局面。惠州岩茶的品质和体量将为全民大健康提供高端健康的饮品,惠州岩茶势必成为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将能成为惠州人民值得骄傲的一张靓丽名片。


Copyright © 2018.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