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刘宗超院士:全球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12-15 08:37:52

image.png


中国学者率先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中国也率先把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旗帜鲜明地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先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生态文明必须是国家乃至全球意义上的对生态环境有效的公共管理;只有凝结人类有史以来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优秀文化和治理范式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回望人类发展历程,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依附、共生和征服。工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人类的物质财富呈指数增长、但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恶化,仅仅中国推动生态文明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推进才能解决问题,并且还要进一步形成全人类与全球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模式。


能否实现全球生态文明,光有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全球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有能够落地实施的全球生态环境国际法,因为任何国家团体和个人对生态环境破坏都会影响整个人类,无人可以独善其身,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大气、海洋、河流、气候、臭氧保护层都是全球连通的,污染会通过这些流动性传递到每个地方甚至每个人。


image.png

刘宗超博士在惠东亲自检测岩茶生产品质


在交通和信息落后的年代,不要说人类普遍生态意识淡薄,即使有很强烈的愿望,生态文明也难以实施。工业文明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地球生态环境赤字,人类面临生态环境如何修复和如何利用这双重难题。幸运的是工业文明也催生了信息文明和生态文明,信息文明为人类提供了管理全球的手段,生态文明为人类可持续生存提供了新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凡是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行为就是生态文明的,反之就是生态愚昧的。目前信息科技的发展已经能够为地球上的一草一木进行生态价值评估,对每个人的生态足迹进行记账,通过法律手段界定一个人消费是否超出了生存必须,对超额部分征重税进行转移支付修复维护生态环境成本;全球生态文明是是生态与信息的复合文明,需要新视野新观念才能理解、需要新的手段才能做到有效管理。


image.png

无论多么艰苦,刘博士说:生态文明是全世界人们干出来的


现今,地球上的每个民族都是从历史中走来,都有属于自己的制度、文化、宗教和生活习惯。这是来自采猎、游牧、农耕、乡镇聚集、城市化的逐步积累,然而,近300多年的工业革命却打破了人类万千年来的习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及扑面而来信息化使世界飞速变化,如果没有生态文明这根定海神针,世界真的会跑偏。上世纪中期至本世纪头几十年,全球化趋势向好,出现了许多超越国家的区域化组织形态,各种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欧盟和欧元是全球化的欧洲版。近几年,风云突变,美国要走逆全球化之路,中国要加大开放力度,究竟孰对孰错?如果用生态文明来做趋势判断,加大开放是正确的选择。如果国家锁国、世界的产业失去互补性,就不可能出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每个国家、企业和个人都会出现“所费多于当所费、所得少于当所得”的浪费局面,结果消耗了更多资源、污染了更多的环境,各国民众的生活质量反而降低了。民众的幸福感反而会下降。

image.png

刘博士与企业负责人共同观察水生植物肥吸收效果


开放连通才可能进行全球治理,资本主义的主体是资本家,目的在于逐利,自然地会将生态环境成本外部化,把污染的包袱甩给社会、结果是祸害了生态环境、毁坏人的健康最终也伤害自身。肇事者仅靠逃跑迁徙他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地球是一个关联密切的整体,伤害了生态环境就等于伤害了自己和子孙后代。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全球生态文明才能为人类提供最根本的生态服务、才能确保人类的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找到人类福祉和文化信仰的公约数,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宗教、什么国家都希望人类能有一个安居乐业的好环境;都希望少有所学、壮有所用、老有所养。总之,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安全营养的食物、冬暖夏凉的居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全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全球生态文明才是实现这些美好愿望根本保证。

image.png


如果用全球生态文明来衡量,凡是能将生态环境成本内化的社会制度就是好的社会制度,因为这种制度不一定能够满足个别人贪婪之心,但能够保障每个人所必须的生态需求,地球是地球人的地球,地球的资源完全能够支撑上百亿人口生存、但不能支撑每个人的贪欲。只有认同全球生态文明,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对全球生态资源进行全覆盖管理,在最节约物质和能源的前提下将生态和信息复合起来,建立生态信息复合的全球生态文明;仅仅依靠人类的自觉是不可建成全球生态文明的,必须对国家、民族、个人与生态环境动态有效的管理。


西方几百年的市场经济国家曾经替企业承受了污染,又在资本的推动下进行产业升级和污染产业转移,把污染的包袱甩给了发展中国家。中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奖励了那些将生态环境外部化的赌徒,他们把污染的包袱甩给国家和人民,人民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价。事实证明任何国家实施的市场经济都不会也不可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只会通过转移污染的方式自扫门前雪罢了。


在全球生态环境方面。我认为只有生态计划经济才能拯救全人类,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有光明的未来。生态计划经济就是根据环境容量来约束产业行为、根据生态服务功能来约束人的行为。任何产业布局、城镇建设和人口聚散都要与生态环境资源相匹配。才不至于劳民伤财、搞出一个个空城、一片片沉睡的园区。


image.png

刘博士讲科学喝茶


用全球生态文明构建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全人类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保证地球上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穷富,不分官民的每一个人都能有维持生存必须的干净空气水源和食品。每个家庭都能拥有冬暖夏凉的居所。每一位病人都能得到必要的治疗,让每一位老人离开人世时还都念念不舍这地球的美好!


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发展模式与西方国家主导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人民都知道,我们不仅以地球7.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还为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提供大量的日用品和轻工业产品。工农业的双重污染的心痛也催生出全球生态文明理念,要用全球的资源养活全球的人;要用全球的生态服务来支撑全球的人,地球是全球人的地球,必须做到全球资源共享,人类才有未来,否则资源争夺战还将继续、全球生态环境还遭受蹂躏。以人为本,是指地球上所有的人;以地球为家园是指地球上的每一块土地水源和天空。如何才能共享地球,如何在全球意义上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存续,不仅是地球各国领导人需要回答的问题,更应成为地球上每个人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Copyright © 2018.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