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兰院士:养老-人类永恒的话题
2019-03-18 13:04:29
2019年3月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2019年会暨融合型医护康养论坛”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盛大召开。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国家中管局中医养生重点学科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刘焕兰应邀出席并作了主旨演讲:“养老——人类永恒的话题”。
大会开幕式
刘焕兰教授主要从当前老龄化社的严峻形势、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模式、老龄化社会的服务体系等三方面展开论述。
刘焕兰院士发表主旨演讲
一、老龄化形势严峻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也在加快。
一是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
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
三是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
四是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
五是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
如何使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安享晚年,同时还可以减少社会医疗负担、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我国老年人口分布图
二、老龄化养老模式
在年轻人越来越忙碌,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年代,如何给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照顾,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就目前而言,有三种主流模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应根据老年人年龄特征、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家庭情况、个人意愿,选择养老模式。
1、居家养老,是政府买单,由家政、医疗人员对孤寡老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对空巢老人提供半价服务。健康状况较好,适合居家养老。居家养老:给老年人更多温暖。 2、社区养老,则是在社区建立“托老站”,子女上班前将老人送入“托老站”,下班后再将老人接回家。年龄更大、身体不太好的老人需要工作人员照顾,可选社区养老。社区养老:给老人多彩生活。 3、机构养老,即众所周知的“养老院”。部分老人,身体较差,长期没有人照顾,适合机构养老。机构养老:给老人更加快乐。 三、关于老龄化社会服务体系发展的建议 我国目前养老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老龄化社会进展的迅速,发展潜力巨大。《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营造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业内人士表示,到2020年我国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3.3万亿元。在准入条件方面的进一步放开,将有利于各界资本进一步参与到养老服务市场建设中来。 (一)提出新的老年人年龄划分标准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划分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该规定将人的一生分为五个年龄段,即:0至17岁为未成年人,18岁至65岁为青年人,66岁至79岁为中年人,80岁至99岁为老年人,10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我国如果适当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将老年人的划分标准提高到65岁,则老年人口减少三分之一;如果提高到70岁,则老年人口降低超过一半;如果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平齐,则老年人口降低90%。跟据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74岁,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世界最长寿的地区。在香港可以看到很多的士司机,六七十岁还在开车,人活到老,工作到老,这也是香港长寿的第一个原因。 我国目前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的制度,从人民福利角度而言是很好的制度,但我们如果因为福利好,而想着到60岁退休后就不劳动了,这样反而百病丛生,在思想上的懒惰,再加上没有科学调整生活作息,很多在岗位工作时没有表现出来的病症就会呈井喷式发生,迅速衰老。所以,我们提倡劳动光荣,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适量劳动才能生活得更有声有色,才能更健康而长寿。 (二)研发更多老年用品 1、目前,日本有超过40000种老年用品,中国市场上只有2000多种,仅为日本1/20。 2、我国相关政策的落地,将促进养老产业进一步发展。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市场需求逐渐释放,市场供给不断扩大,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产业的热情日益高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老龄用品业市场日渐升温,老龄用品和保健品等需求旺盛。 1、养老要贯穿生命的始终。强调养生越早开始越好,养老也需秉承这个原则。很多人觉得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情,可往往到了老年阶段很多人的身体已完全进入衰老,甚至百病丛生。养老模式可以扩大受众,从中年人群开始,甚至更早。 2、养老要包容古今中外精华:养老要教育,才能形成科学、正确的养生意识,明辨良莠,保证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3、养老要涵盖生活全方位,城市社区养老模式面对的是最基层的老年人,更应该注重日常生活的养生。普适养老模式主要是从社区环境、衣食住行、行走坐卧等生活细节着手,传播养生知识、开展养生活动,真正将养生与生活融为一体,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我国养老相关政策举隅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现状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主任委员李宁表示,中国现有康复养老队伍还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需求。无论是从长远层面还是从需求层面,养老康复问题都需要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 在谈到医养结合这一热点时,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指出,医养结合不是医院去建养老院,或者养老院建医院,重点应当是社区和家庭。绝大多数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在社区的家庭养老,特别是医改里提出的上门医生和家庭服务。此外,医养结合的内涵,不只是医疗,而是全过程的健康服务,是前端的健康管理,慢病管控和后端的失能照护以及临终关怀。 二、前景 随着以“疾病为中心”到“健康为中心”的变化,不断深入的医疗改革也推动医疗机构跳出临床的限制,思考患者在返回社区、回家之后的医疗效果延续和生活质量。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人士从政策层面全方位解读了国家对医养结合的发展策略和整体要求。从前景上看,国家已经为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从政策导向上给予引导和支撑;从形势上看,国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的法律法规。从发展上看,各地促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的意见规划正逐步成形。大型国企央企几年前就都为促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制定了战略计划。 结 语 养老产业是朝阳产业,蕴含巨大商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老年人的生活,就是关爱未来的自己,希望大家都能关心身边的老人,给他们带去更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