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黄正明院士:倾力打造中国医药教育大会社会影响力,使其成为日趋成熟品牌化价值形态

2023-01-14 16:21:29

第九届中国医药教育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之感言

 文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院院长、院士 黄正明

内容概要: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精心打造的“中国医药教育大会”已成功的连续举办九届(2014-2022年),现已发展成为既保持发展定力,又与时俱进,日趋成熟的品牌值形态。这种品牌化已体现为“五位一体”价值:一是引领医药教育行业战略发展的大会;二是完成医药教育现实任务和推动发展动员部署的大会;三是引导医药科技、学术的创新发展大会;四是推进医药教育“四品”(品质、品位、品类、品牌)塑造提升的大会;五是促进医药教育行业组织作用全面发挥(协会综合品牌、各专委会品牌支撑与比拼)的塑造提升大会。其生命力旺盛,影响力巨大,并成为“五位一体”、内涵集中、促进发展的大会。

1673701360185991.png

▲2022年12月30日-31日,第九届中国医药教育大会背景图

光阴如梭,时光荏苒。转眼送走2022年之际,我们倾力倾情举办了第九届中国医药教育大会,虽然大会已经圆满落下帷幕,但其过程一波三折,令人回味无穷,值得回顾总结。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赢得了与会同仁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与好评。有致贺电的,有致贺信的,有在网上留言称赞的。总之,一句话,医药大会盛况空前、大咖云集、火花四射,格局高、规模大、学术浓、反响大、效果好、影响远。

大会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协会领导的科学决策,得益于秘书处的精心组织,得益于院士专家的精彩报告,得益于保障团队的默默付出。归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功做法:

01、科学决策,精心策划,严密组织

与会大咖纷纷称赞本届大会举办成功,反响影响很大,深受各界好评。那么好在哪里?效果不错又在何处?我觉得有三点做法值得肯定:一是决策果断,指的是面对疫情防控政策的重大调整而下定决心如期举办第九届中国医药教育大会的科学决策;二是策划有方,指的是开好本届大会对大会时间、内容、形式、专家、直播保障等环节做了精心设计;三是组织有力,指的是对本届大会圆满成功召开所做出的周到服务与跟踪保障。综上所述,第一要开会;第二要开好会;第三要成功保障开好会。三者环环相扣,密切关联,缺一不可。

 

图片

▲2022年12月13日,协会第十七次办公会研究部署召开第九届中国医药教育大会的会议现场。

(一)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确保大会如期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的先决条件。年底了,这个大会开与不开,可以说一念之差。如果不开也有它不开的道理,因为年底工作太忙,再加上新冠疫情防控政策面临优化调整,由原来的动态清零、政府管控、到放开由社会自控,北京短期内出现了新冠疫情的“海啸”现象(有的称奥密克戎飓风现象),打乱了大家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咱们协会也未能幸免,出现了多人中招现象,23名驻会人员中就有21人被感染发病,只能居家带病办公,年底了能不能开成会还很难预料,所以说不开此会也情有可原。但是,这个大会是年初会长扩大会上通过的工作计划,如果不落实,就等于说年初制定的2022年工作计划没有如期完成。更何况中国医药教育大会是本协会的主业大会,是连年举办并成功打造的系列精品大会(连续九届),也已成为协会高举旗帜,凝聚力量,振兴发展的动力源泉(大平台),此会不开将影响全局。一般来讲,凡事隔月不隔年,也就是说今年的大会不能拖到明年召开,因今年大会是第九届,明年(2023年)是第十届大会,如果隔年放到2023年召开,那么应算第几届呢?不伦不类,所以必须要下定决心,此会必须开。线下不能开,那就采取全线云端召开。并将此决定,放在驻会办公会议(线上线下)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布置,定于2022年的最后两天即12月30日、31日在线云端召开,不仅要开,而且一定要开好,不能敷衍了事,并明确由秘书处全力以赴筹办。实践证明,这一决断是正确的、英明的、更是科学的。尽管筹备大型线上会议组织难度比较大,但成功背后的喜悦之情不言而喻。


1673701441364001.png

▲2022年12月30日-31日,第九届中国医药教育大会的主题议题背景板。

(二)精心策划

精心策划是确保大会顺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和核心要素。既然决定本届大会要开,那么怎么开,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问题。首先要计划开一个什么样(规格)的大会,然后还要考虑大会的内涵是什么,也就是大会主题及其议题。当确定了大会的内涵后,接下来就是大会的内容,一般来说大会的内容是跟着大会的主题走,紧紧围绕主题下面的议题展开研讨。最后在大会的内容确立之后,当务之急的是邀请做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的专家(包括报告的题目和内容等),这是大会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大会质量,彰显大会品味,突显大会格调,更是保证大会整体效果的关键所在。为了保证大会的高格局、高品位、高规格,确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其策划设计尤为重要,我们主要做了以下4个方面的考虑:

(1)首先要考虑的是大会召开的形式问题。疫情高发期间,线下不能召开大型会议,那么就决定采取互联网在线云端方式召开大会,尽管是云端,但也一定要做到隆重而盛大,规范而有序,学术而文雅。包括大会的气场、声势、背景板要醒目,讲话者一定要将开幕气氛鼓动起来,要把开会的目的意义说清楚、讲明白,让与会者一定能够受到鼓舞,感受到力量。

(2)要考虑将大会开成一个什么样规格问题。办会要讲究高端大气上档次,要有格局和规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高规格呢?不是因为有多少领导参与规格就高,而是要从大会的品质上彰显大会的格局。例如,第九届中国医药教育大会的名称其本身就显见其高格局,这里面由几个彰显格局的关键词,如“第九届”代表着久办不衰,很有生命活力,已成系列品牌;还有带“中国”二字,其本身就是高格局高规格高档次,再加上以内涵深刻的“医药教育大会”形式展现,这些均具备了高品质的所有条件。只利用“第九届中国医药教育大会”这个名称还不够,需要加大宣传报道工作,要在大会的海报、宣传页、微信群,醒目的背景板,甚至线上全国直播,推送更大的信息量,等等。这些都是在策划中要考虑的因素。

(3)要考虑大会的内涵问题。大会的内涵包括大会主题及大会议题两个部分。大会的主题代表着大会的方向,一般来说,一看大会主题就知道大会要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本届大会的主题是“高举旗帜、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意思是说,本届仍要高举中国医药教育大旗,凝聚专家智慧和力量,共谋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关于大会的议题,这是指第九届中国医药教育大会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也就是大家要围绕着什么主线来展开阐述。虽然可以各抒己见,但有了明确的议题就不会跑题或者跑偏。例如,本届议题定为“大力推进中国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见背景板)。这样25位院士专家均围绕这条主线展开论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大会就变成了论坛了,其性质也就不一样了。

(4)要考虑大会的内容问题。在明确了大会的内涵之后,大会的内容就成了关键问题。一般来说,大会的内容要紧扣大会议题来确立主旨报告或专题报告。例如,本届大会议题为“大力推进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内容主旨报告应该是围绕“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来设定,这就包含了以“教育为本、人才培养”。所以选择了五位院士来担当主旨报告的任务,20位权威专家和知名学者担当专题报告,分别从不同的方面、领域、专业来论述和推进“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遴选线上作报告的院士专家有12位来自医药高校,13位来自全国知名的三甲以上医院(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所以大会的水平之高、质量之高、格局之高就在于策划之优、设计到位。

本届策划还有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所有报告者均是我们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人,有的是本协会副会长,有的是分支机构的主任委员,还有的是本协会的权威专家等。其初衷是充分发挥协会专家优势,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同时也是利用这次机会,对专家们的学识学问学术及其表达能力进行一次大检阅,可以说是专业大考。实践证明,不仅全都合格,而且都很棒。

1673702186118195.png 

▲2022年12月30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长黄正明院士在2022第九届中国医药教育大会上致辞。

(三)严密组织

严密组织是确保大会顺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的保证与保障。本届大会受到大家普遍关注,并反映整体效果很好,这是对大会组织有力的高度评价。在线上云端举办这样的大会,如何把握好大会的整体效果,其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怎么样把握好大会的节奏,大会的衔接,大会的进程,大会的效果。尤其像本届大会规模大,全程参会者约2万人,院士们的主旨报告、专家们的专题报告,先后26人次,会程2天,要用4个半天将大会全部内容完成,想要做到规范有序,忙而不乱,有条不紊,难度是非常大的。为了确保大会整体效果不受影响,会前秘书处、学术部做了周密安排和精心布置,对大会议程反复推演,确保无误。同时将26个报告人合理分排到4个半天,每个半天6个报告人,会务组采取分工负责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节点、节奏、进程、主持,互联网线路、技术保障、报告协调等,专人负责、专事跟踪、专项服务,从而确保了大会顺利进行,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

02、贯穿办会理念,凸显盛会主题

与会的大咖们都认为本届大会开的很成功,学术品位高。那么成功如何体现?品位又怎么展示?

就本届大会而言,我们自始至终贯穿了“大力推进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这条主线,始终坚持以“教育为本、人才培养”的办会理念。无论院士们的主旨报告,还是专家们的专题报告,均围绕“教育为本、人才培养”这一理念来推进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个议题(主线)。院士、专家们从各自的专业领域阐述教育创新培养科教人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就是大会成功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我曾在大会开幕致辞中强调,通过中国医药教育大会,已成功把“教育为本、人才培养”上升为大会的主导地位,并将其浓缩为本协会的立会宗旨。从五位院士的报告分析中可以看出,他们所作的主旨报告,均与大会的主线和主题思想相吻合,均与会前策划设想相一致。

譬如,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黄正明院士领衔首开揭幕,作了关于“中国医药教育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努力方向”的主旨报告。这是对中国医药教育者来说,必须要了解的常识。搞明白了中国医药教育何时兴起、何时振兴、何时兴旺发达的历史过程,对激发从业兴趣是个非常好的教课书。通过报告还可以从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医药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提振从业者工作热情也是个难得的催化剂。尤其是讲到中国医药教育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时,更容易达成从业者坚定科教兴国、创新发展、履职担当的共识。

1673702218693096.png

▲2022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詹启敏院士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教授主讲“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他站在健康中国战略的高度,从理论与实践,深入浅出的诠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尽管我国医药院校很多,每年有很多毕业学员走向社会,但真正理解健康中国战略内涵的人并不多,而直接从事健康发展和健康促进研究事业的人才就更少,与社会的需求差距很大,急需培养专业化研究型人才已迫在眉睫。

 1673702264803619.jpeg

▲2022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保国教授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保国教授主讲“临床科研创新与思考”,主要针对中青年科研工作者能力的培养,深刻阐述了从事临床的科研人员应该如何实现科研攻关、如何激发创新思维、如何实现成果转化,注重德智体研技多种能力培养而成为全面发展的医学专业人才。

 1673702322170395.jpeg

▲2022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徐兵河院士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教授主讲“改变晚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中国智慧”。以他多年从事临床实践经验阐释了改变和救治晚期乳腺癌的措施和方法,教育和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立足本职攻坚克难,展现出中国智慧和技能。

 1673702345616592.png

▲2022年12月30日,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杜继臣教授作报告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杜继臣教授主讲“太空医院建设与新时代医药教育创新发展”。他结合航天医学专业,阐述一个新生事物,即太空医院建设。航天医学本来就是一门新兴起的学科门类,而太空医院更是与元宇宙空间模拟的新概念。目前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随着航天载人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成熟,将来会有更多航天工作者到航天工作站工作,这就需要配套的医疗行业做保障,如,太空医院就是航天工作站不可或缺的标配单元。虽然太空医院还处在设想阶段,但在新时代医药教育创新发展的今天,也必须跟上航天事业发展的步伐,以其教育先行,创新发展为动力,在不久的将来必定能实现这一宏伟大业。

总之,五位院士的主旨报告,为大会的成功举办指明了努力方向,聚焦了主旨思想,诠释了盛会内涵,贯彻了办会理念,奠定了学术基础,扩大了品牌效应,构建了大会新发展格局,促进了大会新发展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03、大会注重内涵建设,坚守主线思维,确保高质量发展

品牌大会的基本标志就是看大会的内涵是否丰富?大会的主线思维是否坚守?大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否明确?纵观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完全覆盖了内涵建设、主线思维、高质量发展这三大核心要素,为此,本届大会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一)注重大会内涵建设

本届大会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大会的主题思想。大会的主题代表着大会方向,一看到主题就能明白大会要解决什么问题,所以没有主题的大会等于没有方向,没有灵魂。明确大会主题,就等于确立了大会的灵魂。

为此,我们每一届都会精心策划设计一个大会主题,以突显大会的内涵(本质)。例如,第一届(2014年)中国医药教育大会主题是“把握方向,转变观念,突出特色,建设品牌”。因为第一届大会是首创,提出这一主题其观点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要开创并打造中国医药教育大会成为品牌大会。第二届(2015年)大会主题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创新发展”,表明要建品牌大会必须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第三届到第六届(2016-2019年)这四届共用一个主题,即“责任、使命、教育、创新”,表明大会开到这个地步,必须要将系列大会作为一种责任,勇于担当,立于教育这个根本,不断创新发展,为成功创建品牌大会做积淀。第七届、八届(2020-2021年)大会主题是“抗疫攻坚,科教领先,生命至上”,这两届大会遇到突发的新冠疫情,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抗疫作为第一要务,科普宣教作为必修课,成为中国医药教育大会的主旋律。第九届(2022年)大会,也就是本届大会主题是“高举旗帜,聚心凝力,共谋发展”。其内涵表明,本届仍要高举“中国医药教育大旗”,凝聚专家智慧和力量,共谋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尽管大会已成品牌,但仍会有人发问,创办“中国医药教育大会”以来都解决了哪些问题?我想通过梳理、归纳和总结,应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1)已成功将其办成了具有行业引领和学术影响力的系列品牌大会,且久办不衰,极具活力;

(2)已成功把“教育为本、人才培养”上升为大会的主导地位,作为主旨思想不偏不倚,同时也已将其浓缩为本协会的立会宗旨;

(3)已成功把“改革创新”作为大会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国医药从业人员的再教育发展进程;

(4)已成功将其办成了“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共谋发展”具有虹吸现象的大平台,就如本届大会名家云集,专家荟萃,共识共鸣,影响深远,辐射业内外。

(5)已在国家层面成功打造为空前的医药教育大会(史无前例),名扬业界,影响全国。总之,大会的丰富内涵建设,助推中国医药教育大会高速健康发展。

(二)坚守大会主线思维

大会的主线思维指的是大会的议题,即“大力推进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众所周知,大会的主题代表着大会的方向和灵魂,大会的议题决定了大会的内容,大会的内容是大会的核心。一般情况下在主题层次下面应设一个议题,供专家们展开针对性的深入探讨。例如,2014年首届议题是“医药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15年第二届议题是“医学人文的认识观”;2016年议题是“医改的热点问题”;2017年第四届议题是“建立文化自信”;2018年第五届议题是“医学研究与伦理道德教育”;2019年第六届议题是“教育固本强基”;2020年第七届议题是“人才强国战略”;2021年第八届议题是“新冠疫情防控的健康教育”。

2022年大会的召开是第九届,大会议题是“大力推进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什么今年的大会议题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大会主线思维呢?因为“高质量发展”这个词句,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主基调之一,而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以坚定的思想自觉、行为自觉、自动自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力求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医药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确保大会高质量发展

为了确保大力推进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不变,我们特邀了本协会的20位权威专家、知名学者作专题报告。综合报告分析,众多的大咖们围绕议题,结合各自专业展开深入交流分享。他们其中有12位来自全国医科大学和药科大学,有的是大学的领导(管理者),有的是高校教育家,还有的是高等教育研究者。另外8位报告者分别来自全国各大知名医院(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的医疗或药学权威专家。他们均怀着极大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强烈的使命,重大的责任,勇敢的担当,执着的追求,针对大会的议题来阐述和分享各自领域的教育思想、学术理念、前瞻探讨和研究成果。下面简析一下20位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题录:

(1)西南医科大学张春祥校长报告了“中美医学教育差异谈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策略与实践”,使之了解到国与国(中国与美国)之间医药教育的各自优势,便于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2)陆军军医大学李晓辉教授报告了“新冠背景下的心血管等重大慢病发病新机制、干预新策略探索”,将最新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

(3)空军军医大学王东光教授报告了“聚焦‘新医科’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医学人才”,从军队医科大学培养新型军事医学人才的实践与创新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4)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陈海生教授就“中药及天然药物的发展与新药研究”进行了主讲,全新阐述了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思路;

(5)北京中医药大学孙建宁教授报告了“高等中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育人教学实践与探索”,将本校教书育人的新手段(课程思政建设)做了全面的解读;

(6)南方医科大学侯连兵教授“浅谈中西药结合研究与教育之我见”,观点明确地表明了中西药结合研究与教育的特点、思路和成果;

(7)北京协和医院郁琦教授生动地报告了“生殖内分泌的哲学”,深刻地阐明了人从哪里来?怎么来的奥秘哲理;

(8)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教授关于“走出黎明前的黑暗——抗疫已进入决胜阶段”的专题学术报告,表明了如何正确认识新冠疫情,进一步做好当前防控的新观点;

(9)中日友好医院林江涛教授报告了“依托医药教育协会,探索我国慢性气道疾病管理的最佳模式”,将慢性气道疾病管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大力加强科普教育,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与称赞;

(10)中国医科大学娄岩教授报告了“医学元宇宙与教育”,对医学元宇宙的概念、相关知识进行科普宣教,让人耳目一新;

(11)上海市胸科医院姜丽岩教授作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肺癌患者全病程管理的现状思考和展望”,对肺癌患者全病程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介绍了成功经验;

(12)北京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报告了“后新冠时代的肺癌医学教育策略”,从科普教育的角度阐述了其重要意义;

(13)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许青教授报告了“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思考与实践”,将免疫治疗肿瘤的新理论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14)解放军第210医院王晓波教授报告了“药物研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全面介绍了药物研发各个阶段的历史过程与未来设想;

(15)北京同仁医院魏文斌教授就“小眼睛大健康-——眼睛全身健康的窗户”进行详细讲解,提示大家爱护眼睛健康的重要性;

16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邓列华教授关于“常见皮肤肿瘤临床与病理”的报告,让大家进一步对皮肤肿瘤有了全新的认识;

17解放军第230医院苑振亭教授就“加强药物警戒培训管理,保障药品使用安全”的报告,从用药安全方面对药物警戒药品进行了诠释;

18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杨德业教教授作了“高血压诊治新进展”的报告,并对高血压标准进行了详解;

19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于福教授关于“推动绿色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报告,从低碳和碳达峰概念讲人与绿色自然的关系,提升对环境与健康的认识;

20张涛教授对“第九届中国医药教育大会参会感言”作了客观的评价,这个评价也代表了大众的心声;

21最后由常务副会长杨清仁作了大会总结报告,总结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真实真切真情地流露并表达了大会的成功之举。

最后,我想说,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本次大会协会领导高度重视、科学决策;秘书处精心策划、严密组织;院士教授领衔报告、精彩纷呈;大会直播保质保量;全程组织有序,衔接紧密,确保了大会高水平、高标准、高层次、高质量、高品质,同时深化了“高举旗帜、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主题思想,落实了“教育为本,人才培养”的办会宗旨,大力推进了中国医药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再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虽然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也已经胜利闭幕,但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一直鼓舞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中国医药教育伟大事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开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Copyright © 2018.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