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刘宗超、刘焕兰、王河三位院士受邀参加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及标准信息发布会

2023-01-14 22:33:56

1673707575135452.png

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及标准信息发布会现场

2月19日上午,由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指导、惠州市丹霞岩茶研究院主办的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及标准信息发布会,在惠州新闻发布厅举行。会上,《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惠州岩茶》《惠州岩茶加工技术规范》《惠州岩茶栽培技术规范》正式发布。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院院士刘宗超院士、刘焕兰院士、王河院士受邀参加本次发布会。

1673707503154679.png

刘宗超院士

评审专家组在会上表示,这是岩茶南迁的创新成果,惠州岩茶有了执行标准和种植加工规范,为《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的实现提供了制度性的标准保证,对于惠州岩茶产业的生态化、标准化、科学化、国际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近日,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评审。专家组对惠州岩茶种植基地和加工厂、规划范围内可种植惠州岩茶的丹霞地貌山地丘陵进行了考察;听取了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组专家代表的项目背景介绍和总体方案陈述,审阅了相关文档和资料等。

“区域内土壤无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环境为一级。”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院的刘宗超院士介绍,规划组多次对惠东西枝江岩茶走廊和博罗县石坝乌石岌、观音阁、马鞍山范围内的丹霞地貌红层丘陵山地进行考察并取样化验。化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区域均属于青年期丹霞地貌,土壤富含的各种微量元素尚未被氧化,更有利于茶树吸收。

1673707892203597.png

刘焕兰院士

1673707678672109.png

王河院士

规划组经过反复论证,将惠东西枝江岩茶走廊适宜种植面积定为25万亩,将博罗县石坝乌石岌、观音阁、马鞍山范围内适宜种植岩茶的面积定为5万亩。5年规划种植惠州岩茶达到5万亩,10年规划种植惠州岩茶达到10万亩,20年内(至2043年)规划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

“令我振奋的是,惠州突破了地域限制,也能种出岩茶,而且还是相当不错的岩茶。”评审专家组组长、原农业部国际交流司司长冯玉林表示,这是一个既勇于创新、又切合实际的高水平规划,将为大湾区平添一颗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惠州茶历经千年传承。记者从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获悉,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已达6万多亩,有许多独具本土特色的好茶。既有全世界现今发现唯一一种天然不含咖啡碱的南昆山毛茶,也有传说由葛洪亲手栽种且具有“神奇”药用价值的千年古茶仙人茶;既有全国稀有的小叶种紫芽茶,也有成功南迁的“茶中新贵”惠州岩茶。

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在市政协的支持指导下,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去年主导成立了惠州市柏塘山茶研究院,并通过编制技术规程、建设种苗繁育培育基地、打造生态智慧茶园、培育专业人才等综合措施,有效促进了柏塘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该中心继续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惠州岩茶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岩茶在惠州的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种植规模近5000亩,两次获得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成为惠州茶业一张亮丽名牌。”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航宏介绍,该中心近年来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不断强化科技赋能,推动“茶品种、茶品质、茶品牌”全面提升。接下来将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撑和指导服务力度,持续推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着力培育优势特色突出、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岩茶种植基地,为惠州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发布会强调,惠州岩茶作为惠州市特色茶的优秀代表,率先形成了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产品标准、加工标准和生产标准,系统地描绘了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蓝图,筑牢了产业发展基础,将现代标准化理念引入茶叶生产,推进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形态,有力地提升了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惠州市聚力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成果,对于提升惠州岩茶知名度,打响惠州市茶叶品牌,推进惠州市茶产业及特色农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2022年是惠州岩茶走上康庄大道的关键一年。《惠州岩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已经为惠州岩茶中长期发展描绘了新蓝图。标准和规范的发布实施,使惠州岩茶的种植加工有规可依。惠州岩茶发展空间巨大,广东是岩茶最大的消费市场。全国其他地区也陆续喜欢上惠州岩茶。可以预计未来惠州岩茶将能于武夷岩茶并举形成双龙戏珠的局面。惠州岩茶的品质和体量将为全民大健康提供高端健康的饮品,惠州岩茶势必成为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将能成为惠州人民值得骄傲的一张靓丽名片。


Copyright © 2018.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