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杨华清院士观礼抗战胜利纪念活动:骨科康复医学点亮生命重建路

2025-09-03 09:19:01

1756862475162829.png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副院长、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杨华清院士受邀作为观礼嘉宾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纪念活动。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其 28 年深耕肢体畸形矫治与肌骨康复领域的崇高认可,更彰显了康复医学在生命功能重建、应急医疗支持及全民健康生态构建中的关键价值。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分院谨向杨华清院士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在生命安全保障技术创新领域,杨华清院士带领团队建立的 “微创骨外固定肢体再生控制技术体系”,以 “最小创伤、最大功能恢复” 为核心,从技术层面降低康复医疗风险 —— 研发的 “微创扇形截骨器” 实现无切口操作,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马蹄内翻足三维矫形器” 采用无针设计,为儿童患者生命早期健康安全提供保障,相关成果获 30 余项国家专利,2 项核心技术入选 “国家医疗器械创新成果名录”。该技术体系已在全国近 200 家医院推广,累计为 2 万余例肢残患者重建肢体功能,让丧失劳动能力者重获生活自主权,从个体健康层面夯实生命安全基础,相关案例被纳入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 “医疗技术与生命保障” 研究案例库。在区域健康生态与应急生命支持实践中,杨华清院士深度践行 “健康公平” 理念,针对青藏高原等偏远地区肢残高发、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创新设计 “肌骨加速康复治疗技术”,简化操作流程以适配基层医疗条件,累计在青海、贵州等地救治病患 5000 余例,完成手术治疗 500 余例,助力偏远地区构建 “预防 — 治疗 — 康复” 一体化健康安全链;其发起的 “扌足工程”“曜阳关爱偏瘫患者公益项目”,通过公益基金 + 基层医生培训模式,培养 200 余名基层康复技术人员,形成可持续的区域康复医疗支持体系。从非典疫情中冲锋一线开展创伤康复救治,到汶川地震后参与伤残人员功能重建,他始终将康复医学融入应急生命安全保障体系,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生命质量守护提供专业支撑。

杨华清院士的实践,构建了 “技术创新护安全、公益普及筑生态” 的康复医学发展路径。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分院充分认可杨华清院士的卓越贡献,其以康复医学赋能生命安全、以技术普惠完善健康生态的行动,为行业树立了 “医疗服务与生命安全保障深度融合” 的标杆,也为我国生态生命安全体系建设中医疗支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Copyright © 2018.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