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院士

党永富

2018-09-18 08:36:12

dyf.jpg

一、个人基本信息:

党永富,男,汉族,1966 年 7 月出生,无党派人士,高级工程师。河南省商水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环境资源与保护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知联会副会长,河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因长期致力于土壤治理,被亲切地称为“土代表”。

二、突出贡献:

1. 创立中国治理土壤“三系法”系统解决方案。自 1988 年起,历经三十多年,围绕土壤中除草剂残留障碍、土壤生态退化、土壤营养失衡土壤健康指标枯竭等问题,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开创中国治理土壤“三系法”战略,创建“三土三方”耕地质量提升绿色集成技术。该技术使小麦每亩增产 113 公斤、增幅 22.6%,荣获河南农业主推技术,国家重点推广节能低碳技术,破解了我国农田土壤污染体系、生态体系、营养体系综合治理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2. 开创治理土壤除草剂残留障碍技术。2005 年,研发出中国第一项治理土壤除草剂残留障碍的技术发明专利技术,让 5600 万亩有问题的耕地重获生机,其中 2100 万亩是除草剂残留较严重的农田,10 年累计增产粮食 296 亿公斤,可解决一亿人一年的口粮,被誉为“治理除草剂残留污染的开创者,揭开除草剂伤疤第一人”。

3. 开创利用新材料解决土壤生态体系退化技术。2010 年,研发出 S 型 - 炭吸附聚谷氨酸高分子新材料及 F 型 - 炭吸附聚谷氨酸,分别解决土壤生态体系退化和营养体系失衡问题,填补了我国在农业领域的国内外空白,获国家农业农村部首家登记。 出版专著《土壤污染与生态治理》《农资次生灾害污染防治原理与应用》,参与编著《气候变化与影响学》,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多次参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承担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生态环境部水治理公益行业专项,申请发明专利 11 项。

三、履职情况:

1. 积极献言献策。从担任各级人大代表以来,围绕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生物安全立法、突发事件应对立法、公益诉讼立法、生态文明促进法立法、农田建设立法等主题撰写高质量议案、建议 66 件。部分建议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入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编写的《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

2. 积极参加执法检查。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任组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土壤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应邀参加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解决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察室表彰。

3. 积极参加脱贫攻坚与抗险救灾。支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脱贫攻坚,为河南革命老区贫困县捐赠物资,支持安阳县瓦店乡灾后重建,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抗洪救灾捐赠现金和物资1400多万元。

四、所获荣誉:

2010 年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2 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际环境安全一等奖;2014 年年度 CCTV“中国十大三农人物”;2015 年联合国“科学之星”荣誉勋章、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2016 年首届河南最美环保人物;2018 年中国十大农村新闻人物;2019 年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贡献奖;2020 年河南省高层次人才;2021 年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022 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五、社会兼职: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过程农业分会会长,河南省知联会副会长、河南省农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革命老区促进会常务理事,西华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河南省耕地质量保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农药残留降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耕地质量保育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老区土壤医院院长、河南省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六、社会影响:

成功探索出实现生态环境与粮食量质双赢的治理土壤“三系法”,创建“三土三方”技术,被中央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280 多次。中国首位登上联合国讲坛的中国农民科学家,向世界介绍中国治理土壤经验,得到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颁奖;在全国人大代表二次会议“代表通道”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介绍中国治理土壤经验;当选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火炬手;获“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等多项荣誉。央媒集体采访其先进事迹,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次专题报道其治理土壤的业绩。


Copyright © 2018.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