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刘焕兰院士箴言:再不养生就走了!!!

2020-05-26 04:07:25

2020-05-25 

image.png

    “走了”是民间对死者的尊称,也是用婉转的语言来表达去世的一种方法。死亡是人生最终的结局,谁也不可避免,但未能享受自然赋予人类的基本寿命就抱憾而亡,《黄帝内经》称之为“夭亡”,也就是没有活过六十岁,那是非常悲哀和遗憾的。

人为何会死呢?那自然是有其内在原因的,拿佛家的话来说,这就是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根据国际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人的死亡大致分三大类:一是疾病死亡,约占90%左右;二是意外事故死亡,如交通事故、火灾等死亡,约占5~7%;而纯属自然死亡者,也就是因脏器衰竭无疾而终者,俗称“老死”,仅占2~3%。换句话说,源于疾病是导致死亡的最重要因素。

既然大多数人都是病死的,那能不能不生病呢?或者尽量少生病呢?人类可不可以在这方面做一点文章呢?要想让人的一生都不患病,可能很难做到,但少生病、晚生病、尽量不生重病,则是我们能够追求到的目标。依据《黄帝内经》提出的“治未病”,践行刘焕兰院士提出的“全养生”之道,就有可能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继而“寿蔽天地”的健康与长寿目标。

image.png

    医学科学发展到今天,包括人类第一杀手“癌症”,都已经是可防可治的了,全世界每年新发的癌症病人高达1000多万人,如果能做好肿瘤预防工作,就可能减少300多万人罹患癌症,其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现在我们常说的“六高症”,为何又称其为“富贵病”呢?根本原因就跟人的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有关。这些疾病到底能不能防?当然是完全可防可控的,真的想防,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做到“食饮有节”,怎么会有肥胖症呢?又怎么会得糖尿病呢?

image.png

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家庭的幸福,每个人都要学会控制自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需要经营,健康需要管理。否则,胡吃海喝、酗酒熬夜,只会损害健康、折损寿命。因此,赶紧听专家的忠告吧,再不养生就走了!!!

image.png

Copyright © 2018.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