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刘焕兰院士:养生第一境界是养身

2020-06-10 07:04:25

2020-06-08

image.png

    养身就是养形,通过饮食、运动、起居等方法共同调节,让体形匀称,面色红润,身体康健。其中,饮食调养是养身的关键。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人以五脏为中心,五脏得到水谷精微的营养,就能发挥其应有功能,进而滋养六腑、五体、五官七窍,以及四肢百骸等。

    中医认为,食物本身各有其五味,即酸、苦、甘、辛、咸。食物的五味可以补益脏腑,在生理情况下,五味对五脏的影响有主次不同。“酸”入肝,山楂、乌梅、柠檬和醋等酸味食物,具有醒脾开胃,消食化积、收敛固涩等作用,适量食用可以促进消化功能,增强肝脏解毒作用,食醋还有去腥解腻的效用,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和病毒等;“苦”入心,苦瓜、茶叶、咖啡等苦味食物,能清热解毒、燥湿通便,少量适当食用还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甘”入脾,蜂蜜、苹果及山药、大米等甘味食物,具有补血益气,调和脾胃的功效,适当食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气血津液以滋养全身;“辛”入肺,生姜、葱白、大蒜、辣椒等辛味食物,能祛风散寒、行气活血,适当食用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等;“咸”入肾,食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咸味食物,具有增加食欲,软坚散结等功效,食盐还是最佳的调味品,适量食用可以强化人体活力,强筋健骨,还能调节人体的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image.png

   五味入五脏,虽然可以养五脏,但五味太过,也可伤五脏。如果饮食不能合理节制,就会造成相应脏腑的功能失调,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理变化。诸如常见的肥胖人群,通常都爱吃、好吃、能吃,特别喜欢吃甜食,或者肥甘厚腻的食物,结果造成体型的肥胖,同时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同理,太瘦的人,也常常是饮食不规律,爱挑食,导致营养不良,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贫血、脱发、胆结石、记忆力减退等情况。 

《黄帝内经》箴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此语强调了饮食失节的致病因素。指的是暴饮暴食,吃得过多、过饱,超过了胃肠受纳消化功能,食物滞留在胃肠之间,轻则“伤食”,重则胃扩张、胃穿孔、胃下垂,甚至危及生命。

《黄帝内经》箴言:“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什么叫“膏粱之变”呢?就是平时总吃膏粱厚味,吃得太多了,就会长“大疔”了,也就是长疮了。“足生大丁”系糖尿病的并发症,即足部上下广泛性坏疽及化脓性感染。

    “病从口入”,食物是我们每天摄入身体的必需品,可见饮食养生对健康是多么的重要。在日常饮食中,要以五谷杂粮为主食的基础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在具体的调和与搭配上,多从五味调和上考虑,合理搭配,不偏嗜,食饮有节,戒除暴饮暴食,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身体健康。

image.png

除了饮食,适度的运动锻炼,对于身体强健也是必不可少的。刘焕兰院士特别推荐大家多选择传统健身功法,如八段锦、太极拳等,他还亲自研制一道“全养生操”,简便易学,安全有效,包括12个基本动作,与传统的健身术一样,要求调心、调息和调身相配合,通过长期的练习,能够使身体达到“骨正筋柔”之效。此外,养身还需要起居有常、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睡眠良好,精力充沛,精神旺盛。

需要说明的是,养身(形)虽然看似简单,属于低层次的生理养生,但养身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懂得自律、节制,努力管理好自己,持之以恒地去践行!

image.png



Copyright © 2018.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