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兰院士:养生的第二境界是养心
2020-06-15 09:47:50
2020-06-15
其实,除了人类,任何生物在愉悦的状态下都会更加的健康。“对牛弹琴”,过去认为是个贬义词,错误地认为牛听不懂音乐,但现在发现给牛听旋律优美的音乐,不仅能提高奶量,还能提升牛奶的品质。
人体健康与良好的心态、平稳的情绪密切相关,大部分疾病都与不良心态有关,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个人如果喜怒无常,或者长期心情抑郁,就会导致机体免疫机能衰退,病邪乘虚而入。以上这些也得到了科学研究的证实,临床研究发现,紧张的情绪可以影响白细胞的活动力,而白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所以情绪紧张能够降低人的免疫功能,导致各种不同的疾病;人在愤怒和绝望时,身体会应激性大量分泌诸多压力激素,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等,从而诱发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糖,易怒的人也更容易罹患脑梗、心绞痛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既然心神状态、情绪变化如此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养心呢?清代养生家石天基的“六心”养生要诀,可作为基本参考,即“常存安静心,常存正觉心,常存欢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也就是说,要淡泊名利、减少欲望,要多一些谦虚求知、奋斗奉献的欲望,努力将自己的欲望转化成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创造幸福的动力。
要尽力提升自己的觉悟,在生活中要时时反观自己身心之所以劳累的各种原因,反思自己是否有不高尚的思想,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和乐趣。常存良善心、宽容心,待人友善和蔼,多做善事,助人为乐。懂得知足,处顺境常怀感激之心,处逆境用乐观的心态去排除烦恼,寻求乐趣,少一些盲目的攀比,活出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养心是较高层次的心理养生,如果说养身只是要求我们要管住嘴、迈开腿的话,那么养心则是让我们管住心、愉悦神,积极乐观,宽容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