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刘焕兰院士:养生第三境界是养德

2020-06-22 08:34:36

2020-06-22

image.png

道德是生命运行必须遵循的轨道与法则。“道”与“德”二者是相通的,万事万物的存在都依赖于“道”和“德”,万物至“道”出于自然,而万物之“德”,则需要靠后天来蓄养。“道”赋于了人的生命,但人的生命同样需要用德来润养,并在生命的成长中得到不断地充实。老子活到了一百多岁,其在《道德经》中的一个思想就是德。老子是以“修道”的方式“养寿”的,“修道”就是修养德行,他把德的修养看成与尊道一样重要,他是《黄帝内经》“淳德全道,寿蔽天地”理论的践行者,当然也是受益者。

    1989年,道德健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健康人群的标准之一。从心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内心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也有利于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体精神饱满,形体健壮。养德可以养气、养神,从而使“形与神俱”,健康长寿。如果脱离生命的轨道、破坏生活的法则,品德低劣、心术不正,则会心神不安,使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增加发病的机会。巴西医学专家马丁斯,通过10年对长寿老人进行的研究发现,大凡长寿者,90%左右的老人,都是德高望重者。 

image.png

    那么,如何养德,才能达到高德而获得健康长寿呢?我国传统上把善、爱、孝、忠、信等优良品质叫做德。德分四品,初品为品德,中品为功德,上品为阴德,极品为道德。因此,具体来说,修德包括要有品德,立功德,积阴德和讲道德。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能诚实守信,有崇高的人格,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和支持。一个人不求回报和荣耀,做了许多好事,比如支持教育、修桥补路、关心残疾人等等,做了许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那么他就有了许多功德。积阴德,即使做了许多有益于人们的事情,但却不想告知别人,自觉自愿地做一些义务性工作和努力,都可视为阴德。讲道德就是助人得道,对人持道,点悟众生及愚昧的人,拯救大众的良心和灵魂被执着所束缚、被欲望所污染、被情感所困惑,帮助在痛苦中挣扎的人,去助力他们冲破眼前的黑暗,引导他们去求道,去奋发向上,去付出大爱,去广接善缘。

养德是最深层次的智慧养生。道德高尚的人,遵循生命规律和自然法则去养生,人生就不会有危险,也就是说“德全不危”!

image.png

总而言之,养生就是身、心、德同养,在阴阳平衡、五行对应的特殊时空下,让自己的内心回归宁静,促进气脉的调整和修复。同时配合适当的饮食调养,信息能量与物质能量相结合,以此使人的身心回归健康有序的良性状态,符合自然养生之道,保持生命年轻态,最终有效提升整体生命质量。

image.png



Copyright © 2018.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