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院士助力中西医融合,重塑生态安全发展
2025-11-03 00:24:13

2025 年 10 月 31 日 - 11 月 2 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中药协会、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的 “第三届健康中国中西融合生态发展大会”“第六届中西融合筋骨健康大会” 等系列活动在北京隆重召开。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副主席,中国分院院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荣誉会长黄正明院士,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娄岩院士受邀参会,与张伯礼、姜保国、朱立国、邱贵兴、张英泽等多位院士及上千位中西医专家、社会药房代表、企业人士共襄盛会,大会主席、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吴新宝教授主持开幕式,共同探索中西医融合赋能健康生态安全发展新路径。
院士领衔:锚定中西医融合与生态安全核心方向

黄正明院士:以创新成果下沉筑牢健康生态根基
黄正明院士通过视频致辞强调,当前正值健康中国建设关键期,中西医协同诊疗体系逐步完善、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但仍面临基层服务能力不足、成果转化不畅等发展瓶颈。他指出,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始终以“守护生命安全、构建健康生态”为核心使命,本次大会正是推动中西医融合成果落地、强化健康生态韧性的重要实践。协会将联合各方力量,推动中西医协同创新成果向基层下沉,为筑牢全民健康生态安全屏障注入强劲动力。

众院士献策:破解融合难题,重塑健康生态格局
张伯礼院士在视频致辞中直指老龄化社会挑战 —— 老年群体多病共存加剧医疗体系压力,提出中西医需深度融合贯穿治疗全链条,推动社会药房从 “药品终端” 转型为 “健康服务终端”,打通 “防 — 治 — 康 — 养” 全流程,为全球老龄化健康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姜保国院士则从骨伤领域实践出发,强调中医骨伤学与现代骨科学互补价值,呼吁从诊疗思维融合、技术手段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三方面发力,突破单一医学体系局限,夯实筋骨健康生态建设基础。朱立国院士聚焦 “中西医并重” 方针,提出中西医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是骨伤科发展的重要方向,需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方案,向世界贡献健康生态建设的 “中国智慧”;邱贵兴院士则以 “中西医融合关键点、重心与路径” 为核心发问,呼吁以现代化技术为支撑、深耕中医基础理论,推动中西融合触及深层内核,引领健康生态高质量发展。

实践落地:标准发布与试点启动夯实生态安全底座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娄岩院士全程参与大会核心环节,与各方共同见证多项健康生态建设关键成果发布。会上,《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中西医协同管理指南(2025 年版)》正式出台,《中西医联合防治筋骨慢痛专病门诊与健康驿站一体化建设规范》团体标准同步落地,首批确定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 17 家试点单位及 14 家培育单位,构建起 “医院 — 社区 — 药房” 联动的筋骨健康服务网络,为中西医融合落地提供标准化范式。
此外,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委会、社会药房药学服务与终端数据研究专委会同步启动四项重点课题,涵盖健康服务型社会药房建设、传统手法防治筋骨慢痛、经典方药全周期诊疗等领域,推动社会药房从 “药品供应” 向 “健康管理” 转型,进一步完善健康生态服务链条。

生态展望:多维度协作开启健康安全新征程
本次大会设 1 个主会场、16 个平行专题会场,围绕骨科加速康复、筋骨慢痛防控、数智骨科等领域开展深度研讨,呈现 “中西医无界对话、多学科交叉协作、院内外服务延伸” 三大突破。本次大会所构建的中西医融合健康服务模式,是 “生态 — 生命 — 健康” 协同发展的重要实践样本。未来,中国分院将持续关注标准落地成效与基层服务能力提升,联合院士专家、行业机构、企业等多方力量,深化中西医融合创新,为重塑全民健康生态安全发展格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